可控硅可以直接用来作为调压器,调压可以分为半波调压和全波调压,原理如下:\x0d\x0a1、在要求不高的场合可以使用最简单的调压电路:将两个单向晶闸管正反向并联,将两个控制极之间串联一个可调电阻,调节地调电阻的阻值输出电压随之改变。\x0d\x0a2、使用双向可控硅,在触发极施加移相脉冲信号,控制可控硅导通角,实现交流调压。\x0d\x0a3、用一个与交流电源同步的脉冲触发电路,使发出脉冲的导通脚从0度到180度变化,即可调节交流输出的电压。\x0d\x0a4、最简单的触发电路可用单节晶体管来实现,采用全波整流电路作为同步电源作为单晶晶体管的电源。单结晶体管与电阻和电容组成一个脉冲发生器电路,每当交流电源过零后该电路开始工作,电源通过电阻给电容充电,知道单结晶体管导通而发出脉冲触发主回路输出电压。\x0d\x0a5、调节充电电阻可以调节充电时间,充电越快发出脉冲越早,导通角度越小,输出电压越高。将电阻用电位器代替,或串联一个电位器,调节电位器的阻值即可得到连续可调的交流电压。
利用单片机实现可控硅移相控制的工作原理:我们知道220V市电的频率是50HZ,周期就是20ms,上下半波各占10ms,所以我们想对交流电进行控制的话,
在交流电每次过零点的时候,在0-10ms之间内做个延时,比如在交流每次过零点后延时3ms,3ms后触发可控硅的导通就行。
改变延时的时间即可改变负载得到的电压大小。
本电路有2种触发方式,一种利用RC充放电实现的控制,这种控制是使可控硅工作在2、3象限。另外一种是利用MOC3021实现控制,使可控硅工作在1、3象限。
概述
HT16C22/HT16C22G 是一款存储器映射和多功能 LCD 控制 / 驱动芯片。该系列芯片显示模式有 176 点 (44×4)。HT16C22/HT16C22G 软件配置特性使 得它适用于多种 LCD 应用,包括 LCD 模块和显 示子系统。HT16C22/HT16C22G 通过双线双向 I2C 接口与大多数微处理器 / 微控制器进行通信。
特性
工作电压:2.4V ~ 5.5V
内部 32kHz RC 振荡器
Bias:1/2 或 1/3;Duty:1/4
带电压跟随器的内部 LCD 偏置发生器
I2C接口
两个可选 LCD 帧频率:80Hz 或 160Hz
多达 44×4 位 RAM 用来存储显示数据
最大显示模式 44×4:44 SEGs 和 4 COMs
多种闪烁模式
读 / 写地址自动增加
内建 16 级 VLCD 电压调整电路
低功耗
提供 VLCD 引脚来调整 LCD 工作电压
采用硅栅极 CMOS 制造工艺
封装类型:48LQFP,52QFP,chip 和 COG
具体看:
过零触发只能用硬件检测交流电的过零点;
交流电过零时,引入单片机,供单片机查询(也可中断)
用一I/O口驱动光电耦合器,光耦器输出驱动双向硅
程序是你想控制什么?比如移相调压?
这个我经常用,电机调速控制,严格说这不是PWM,是可控硅移相触发。\x0d\x0a电路很简单,一个可控硅触发电路,一个过零检测电路,配合一段中断服务程序就能完成。\x0d\x0a\x0d\x0a不知道你应用的一些详情,简单说一下思路。\x0d\x0a可控硅触发一般使用MOC3021,相关手册上有典型电路,CPU端接一个GPIO就可以。\x0d\x0a闭环控制时过零检测不需要很精确,一般用一个双向光耦就足够,光耦输入接交流电输入,输出接CPU中断,用史密特整形一下输出信号最好。\x0d\x0a中断程序的结构分成两部分,过零中断与延时中断。\x0d\x0a过零中断做两件事,输出复位,开始延时。如果定时器有外部管脚复位启动功能,可以不要这段。\x0d\x0a延时中断做一件事,触发输出。如果定时器有触发输出功能,可以没有这段中断程序。\x0d\x0a具体的延时时间,由主程序控制,一般是根据PID的计算结果进行设置。注意,延时时间越长,输出电压越小。
可控硅移相触发,是指可控硅整流线路中,为改变整流器输出电压,而调节其触发脉冲的方法。
在示波器上,当改变整流器输出电压时,触发脉冲相对于原来的正弦波是水平移动的,因此成为“移相触发”。
在一定负载下,电流输出改变,首先是电压的改变。改变电压,就需要使可控硅的触发脉冲移动。通常,向前移(向左),使输出电压增加,输出电流必然增加。向后移则相反。
本文标签:可控硅移相控制stm32程序